●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八 州郡十八
元五
○元五【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三十府一州二屬州二十六屬一縣百四十三 【本省陸站八十處水站八十二處】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
浙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府
浙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
江東建康道肅政兼訪司
江南諸道行御史臺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司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
杭州路
湖州路
嘉興路
平江路
常州路
鎮江路
建德路
松江府
江陰州
杭州路
杭州路 【上】 宋為臨安府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立兩浙都督府又改為安撫司十五年改為杭州路總管府二十一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來治於杭改曰江浙行省置左右錄事司 【按元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八年改江淮行省為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治杭州與志互異謹附識】 領縣八州一錢塘 【上】 仁和 【上與錢塘分治城下】 餘杭 【中】 臨安 【中】 新城 【中】 富陽 【中】 於潛 【中】 昌化 【中】 海寧州 【中】 元元貞元年升鹽官縣為鹽官州天曆二年改海寧州
湖州路
湖州路 【上】 唐為湖州宋改安吉州元至元十三年升湖州路設錄事司領縣五州一烏程 【上】 歸安 【上與烏程皆為倚郭】 安吉 【中】 德清 【中】 武康 【中】 長與州 【中】 元貞元年升長與縣為州
嘉興路
嘉興路 【上】 宋為嘉禾郡又升嘉興府元改為路設錄事司領縣一州二嘉興 【上倚 郭】 海鹽州 【中】 元貞元年升海鹽縣為州 崇德州 【中】 元貞元年升崇德縣為州
平江路
平江路 【上】 宋為平江府元至元十三年升平江路設錄事司領縣二州四吳 【上】 長州 【上與吳縣並為倚郭】 崑山州 【中】 元貞元年升崑山縣為州 常熟州 【中】 元貞元年升常熟縣為州 吳江州 【中】 元貞元年升吳江縣為州 嘉定州 【中】 元貞元年升嘉定縣為州
常州路
常州路 【上】 本常州至元十四年升為路設錄事司領縣二州二晉陵 【中倚郭】 武進 【中倚郭】 宜興州 【中】 宋宜興縣元至元十五年升宜興府二十年仍為縣二十一年復升為府仍置宜興縣以隸之元貞元年府縣俱廢止立宜興州 無錫州 【中】 元貞元年升無錫縣為州
鎮江路
鎮江路 【下】 宋為鎮江府元至元十三年升為鎮江路設錄事司領縣三丹徒 【中倚郭】 丹陽 【中】 金壇 【中】
建德路
建德路 【上】 宋為建德府元至元十三年改建德府安撫司十四年改建德路設錄事司領縣六建德 【中倚郭】 淳安 【中】 遂安 【下】 桐廬 【中】 分水 【中】 壽昌 【中】
松江府
松江府宋為華亭縣屬秀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華亭府十五年改松江府仍置華亭縣以隸之領縣二華亭 【上海郭】 上海 【上本華亭縣地至元二十七年以戶口繁多置上海縣屬松江府】
江陰州
江陰州 【上】 宋為江陰軍元至元十二年依舊置軍行安撫司事十四年升為江陰路總管府後降為江陰州 【按宋史地理志江陰軍領江陰一縣當是元時省併謹附識】
·浙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府 【元治婺州大德六年移治慶元】
慶元路
衢州路
慶元路
慶元路 【上】 宋為慶元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為慶元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四州二鄞 【上倚郭】 象山 【中】 慈溪 【中】 定海 【中】 奉化州 【下】 元貞元年升奉化縣為州 昌國州 【下】 至元十四年升昌國縣為州仍置昌國縣以隸之後止立昌國州
衢州路
衢州路 【上】 宋為衢州元至元十三年改衢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五西安 【中倚郭】 龍游 【上】 江山 【下按宋史地理志禮賢縣注云本江山縣南渡後改續輿地考云元復禮賢為江山縣謹附識】 常山 【下宋改信安今復舊名】 開化 【中】
·浙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
婺州路
紹興路
溫州路
台州路
處州路
婺州路
婺州路 【上宋為婺州保寧軍元至元十三年改婺州路設錄事司領縣六州一金華】 上倚郭 【東陽】 上 【義烏】 上 【永康中】 武義 【中】 蒲江 【中】 蘭溪州 【下】 元貞元年升蘭溪縣為州
紹興路
紹興路 【上】 宋為紹興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紹興路設錄事司領縣六州二山陰 【上】 會稽 【中興山陰俱倚郭】 上虞 【上】 蕭山 【中】 嵊 【上】 新昌 【中】 餘姚州 【下】 元貞元年升餘姚縣為州 諸暨州 【下】 元貞元年升諸暨縣為州 【按浙江通志云至正十九年改諸暨州為諸全州二十六年仍為諸暨縣謹附識】
溫州路
溫州路 【上】 宋為瑞安府元至元十三年置溫州路設錄事司領縣二州二永嘉 【上倚郭】 樂清 【下】 瑞安州 【下】 元貞元年升瑞安縣為州 平陽州 【下】 元貞元年升平陽縣為州
台州路
台州路 【上】 宋為台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台州路緦管府設錄事司領縣四州一臨海 【上倚郭】 仙居 【上】 寧海 【上】 天台 【中】 黃巖州 【下】 元貞元年升黃巖縣為州
處州路
處州路 【上】 宋為處州元至元十三年立處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七麗水 【中倚郭】 龍泉 【中】 松陽 【中】 遂昌 【中】 青田 【中】 縉雲 【中】 慶元 【中】
·江東建康道肅政兼訪司
寧國路
徽州路
饒州路
寧國路
寧國路 【上】 宋為寧國府元至元十四年升寧國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六宣城 【上倚郭】 南陵 【中】 涇 【中】 寧國 【中】 旌德 【中】 太平 【中】
徽州路
徽州路 【上】 宋為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設錄事司領縣五州一歙 【上倚郭】 休寧 【中】 祈門 【中】 黟 【下】 績溪 【中】 婺源州 【下】 元貞元年升婺源縣為州
饒州路
饒州路 【上】 宋饒州元至元十四年升饒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三州三都陽 【上倚郭】 德興 【上】 安仁 【中】 餘干州 【中】 元貞元年升餘干縣為州 浮梁州 【中】 元貞元年升浮梁縣為州 樂平州 【中】 元貞元年升樂平縣為州
·江南諸道行御史臺
集慶路
太平路
信州路
廣德路
鉛山州
集慶路
集慶路 【上】 宋為建康府元至元十二年歸附十四年升建康路初立行御史臺於揚州既而徒杭州又徒江州又還杭州二十二年自杭州徒治建康天曆二年以文宗潛邸改建康路為集慶路設錄事司領縣三州二上元 【中倚郭】 江寧 【中倚郭】 句容 【中】 溧水州 【中】 元貞元年升溧水縣為州 溧陽州 【中】 至元十六年升溧陽縣為溧陽路二十七年復降為縣後復升為州
太平路
太平路 【下】 宋為太平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為太平路設錄事司領縣三當塗 【中倚郭】 蕪湖 【中】 繁昌 【下】 池州路 【下】 宋為池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路設錄事司領縣六貴池 【下倚郭即秋浦縣吳改為貴池】 青陽 【下】 建德 【下】 銅陵 【下】 石埭 【中】 東流 【下】
信州路
信州路 【上】 宋為信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路設錄事司領縣五上饒 【上倚郭】 玉山 【中】 戈陽 【中】 貴溪 【中】 永豐 【中】
廣德路
廣德路 【下】 宋為廣德軍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路設錄事司領縣二廣德 【中倚郭】 建平 【中】
鉛山州
鉛山州 【中】 宋鉛山縣元至元二十九年割上饒之乾元永樂二鄉戈陽之新政善政二鄉來屬升為鉛山州宜隸行省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大德元年立】 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司
福建路
建寧路
泉州路
興化路
邵武路
延平路
汀州路
漳州路
福建路
福建路 【上】 宋為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為福州路十八年遷泉州行省於本州十九年復遷泉州二十年仍遷本州仁十二年併入杭州設錄事司領縣九州二州領二縣閩 【中倚郭】 侯官 【中倚郭】 懷安 【中】 古田 【上】 閩清 【中】 長樂 【中】 連江 【中】 羅源 【中】 永福 【中】 福清州 【下】 元貞年升福清縣為州 福寧州 【上】 元升長溪縣為福寧州領二縣 【按福建通志升州在至元二十三年謹附識】 寧德 【中】 福安 【中】
建寧路
建寧路 【下】 宋為建寧軍元至元二十六年升為路設錄事司領縣七建安 【中】 甌寧 【中與建安俱倚郭】 浦城 【中】 建陽 【中 按宋史地理志嘉禾縣注云本建陽縣理宗景定元年改當是元初復舊名建陽謹附識】 崇安 【中】 松溪 【下】 政和 【下】
泉州路
泉州路 【上】 宋為平海軍元至元十四年立行宣慰司兼行征南元帥府事十五年改宣慰司為行中書省升泉州路總管府十八年遷行省於福州路十九年復還泉州二十年仍遷福州路 【按福建通志云大德二年改為泉寧府謹附識】 設錄事司領縣七晉江 【中倚郭】 南安 【中】 惠安 【下】 同安 【下】 永春 【下】 安溪 【下】 德化 【下】
興化路
興化路 【下】 宋置太平軍又改興化軍元至元十四年升興化路設錄事司領縣三莆田 【中宋置興化軍遷治莆田元至元十三年割左右二廂屬錄事司縣如故】 仙游 【下】 興化 【下軍治元在此後移於莆田此縣為屬邑】
邵武路
邵武路 【下】 宋邵武軍元至元十三年為邵武路設錄事司領縣四邵武 【中倚郭】 光澤 【中】 泰寧 【中】 建寧 【中】
延平路
延平路 【下】 宋為南劍州元至元十五年升南建路後改延平路 【按福建通志云大德六年改為平路謹附識】 設錄事司領縣五南平 【中倚郭 按宋史地理志熙南平縣據福建通志云元大德間改劍浦縣為南平縣謹附識】 尤溪 【中】 沙 【中】 順昌 【中】 將樂 【中】
汀州路
汀州路 【下】 宋為汀州隸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升為汀州路設錄事司領縣六長汀 【中倚郭】 寧化 【中】 清流 【下 按福建通志云宋哲宗元符元年置清流理宗紹定中廢元復置謹附識】 蓮城 【下 按福建通志云元改蓮城為連城謹附識】 上杭 【下】 武平 【下】
漳州路
漳州路 【下】 宋為漳州元至元十六年升漳州路設錄事司領縣五龍溪 【下倚郭】 漳浦 【下】 龍巖 【下】 長泰 【下】 南靖 【下本南勝改今名 按福建通志云至治中析龍溪漳浦龍巖三縣地置南勝縣順帝至正十六年改為南靖謹附識】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一十八州九屬州一十三屬縣七十八 【本省馬站八十五處水站六十九處】
江西湖東道肅政廉訪司
廣東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海北廣東道肅政廉訪司
·江西湖東道肅政廉訪司
龍興路
吉安路
瑞州路
袁州路
臨江路
撫州路
江州路
南康路
贛州路
建昌路
南安路
南豐州
龍興路
龍興路 【上】 宋為隆興府元至元十二年設行都元帥府及安撫司仍領南昌新建豐城進賢奉新靖安分寧武寧八縣置錄事司十四年改元帥府為江西道宣慰司本路為總管府立行中書省十五年立江西湖東道提刑按察司移省於贛州十六年復還隆興十七年併入福建行省止立宣慰司十九年復立罷宣慰司隸皇太子位二十一年改隆興府為龍興路領縣六州二南昌 【上倚郭至元二十年割錄事司所領城外二廂東南兩關來屬】 新建 【上倚郭】 進賢 【中】 奉新 【中】 靖安 【中】 武寧 【中至元二十三年置寧州縣為倚郭大德八年於分寧置寧州武寧直隸本路】 富州 【上】 本豐城縣宋屬隆興府元至元十九年隸皇太子位二十三年升為富州 寧州 【中】 本分寧縣至元二十三年於武寧縣置寧州武寧為倚郭縣大德八年割武寧直隸本路遂徒州治於分寧
吉安路
吉安路 【上】 宋為吉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總管府置錄事司元貞元年改吉州為吉安路領縣五州四廬陵 【上倚郭】 永豐 【上】 萬安 【中】 龍泉 【中】 永寧 【下至順間分永新州立 按明勝志云永寧縣本永新州之勝業鄉元至順初守土官以鄉去州城道陰而遙民罷征役乞別置縣從之謹附識】 吉水州 【中】 元貞元年升吉水縣為州 安福州 【中】 元貞元年升安福縣為州 太和州 【下】 元貞元年升太和縣為州 永新州 【下】 元貞升永新縣為州
瑞州路
瑞州路 【上】 宋為瑞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設錄事司領縣二州一高安 【上倚郭】 上高 【中】 新昌州 【下】 元貞元年升新昌縣為州
袁州路
袁州路 【上】 宋為袁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總管府設錄事司隸湖南行省十九年升路隸江西行省領縣三州一宜春 【上倚郭】 分宣 【上】 萬載 【中】 萍鄉州 【中】 元貞元年升萍鄉縣為州
臨江路
臨江路 【上】 宋臨江軍隸江南西道元至元十三年隸江西行都元帥府十四年改臨江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一州二清江 【上宋即縣治置臨江軍元至元十四年升軍為路而縣為倚郭】 新淦州 【中】 元貞元年升新淦縣為州 新喻州 【中】 元貞元年升新喻縣為州
撫州路
撫州路 【上】 宋為撫州元至元十四年升撫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五臨川 【上】 崇仁 【上】 金溪 【上】 宜黃 【中】 樂安 【中】
江州路
江州路 【上】 宋為定海軍元至元十二年置江東西宣撫司十三年改為江西大都督府隸揚州行省十四年罷都督府升江州路隸龍興行都元帥府後置行中書省江州直隸焉十六年隸黃蘄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復隸行省設錄事司領縣五德化 【中唐潯陽縣】 瑞昌 【中】 彭澤 【中】 湖口 【中】 德安 【中】
南康路
南康路 【下】 宋為康軍元至元十四年升南康路隸江淮行省二十二年屬江西設事司領縣二州一星子 【下南康治所】 都昌 【上】 建昌州 【下】 元貞元年升建昌縣為州
贛州路
贛州路 【上】 宋為贛州元至元十四年升贛州路總管府十五年設錄事司隸江西省領縣五州二州領三縣贛 【上州治所】 興國 【中】 信豐 【下】 雩都 【下】 石城 【下】 寧都州 【下】 大德元年升寧都縣為州 【按寰宇通志云元升寧都為州以石城屬之】 領縣二龍南 【下至元二十四年併入信豐縣至大二年復置】 安遠 【下至元二十四年省入會昌縣至大三年復置】 會昌州 【下】 大德元年升會昌縣為州領縣一瑞金 【下舊屬虔州大德元年來屬】
建昌路
建昌路 【下】 宋為建昌軍元至元十四年改建昌路總管府置錄事司領縣三南城 【上】 新城 【中】 廣昌 【中】
南安路
南安路 【下】 宋為南安軍元至元十四年改南安路總管府割大庾縣在城四坊設錄事司十六年廢錄事司領縣三大庾 【中倚郭】 南康 【中】 上猶 【下南唐為上猶宋改南安元至元十六年改永清後復為上猶 按江西通志云元至元五年改永清六年復舊名與元志異謹附識】
南豐州
南豐州 【下】 至元十九年升南豐縣為州宜隸行省
·廣東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海北廣東道肅政廉訪司
廣州路
韶州路
惠州路
南雄路
潮州路
德慶路
肇慶路
英德州
梅州
南恩州
封州
新州
桂陽州
連州
循州
廣州路
廣州路 【上】 宋為廣州升帥府元至元十三年內附十五年立廣東道宣慰司立總管府并錄事司領縣七南海 【中倚郭】 番禺 【下倚郭】 東筦 【中】 增城 【中】 香山 【下】 新會 【下】 清遠 【下】
韶州路
韶州路 【下】 宋為韶州元至元十三年內附十五年立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四曲江 【中元初分縣城西廂地及城外三廂屬錄事司】 樂昌 【下】 仁化 【下】 乳源 【下】
惠州路
惠州路 【下】 宋為惠州元至元十六年改惠州路總管府領縣四歸善 【下倚郭】 博羅 【下】 海豐 【下】 河源 【下】
南雄路
南雄路 【下】 宋為南雄州元至元十五年改南雄路總管府領縣二保昌 【下本湞昌宋改今名】 始興 【下】
潮州路
潮州路 【下】 宋為潮州元至元十五年歸附十六年改為總管府二十二年設錄事司領縣三海陽 【下倚郭】 潮陽 【下】 揭陽 【下】
德慶路
德慶路 【下】 宋為德慶府元至元十四年廣西宣慰司以兵取之改隸廣西道十七年立德慶路總管府後仍屬廣東道領縣二端溪 【下】 瀧水 【下】
肇慶路
肇慶路 【下】 宋為肇慶府元至元十六年廣南西道宣慰司定之因隸廣西十七年改為下路總管府仍屬廣東領縣二高要 【中倚郭】 四會 【中】
英德州
英德州 【下】 宋為英德府元至元十三年歸附十五年立英德路總管府二十三年隆為散州 【按廣東通志云英德路至元十五年置領貞陽滄光二縣二十三年降為州隸廣東元帥府廢二縣謹附識】 大德五年復為路至大元年復降為州領縣一翁源 【大德五年置 按廣東通志翁源縣舊屬韶州至元十五年省入曲江大德五年復置來屬延祐六年又併入曲江謹附識】
梅州
梅州 【下】 宋為梅州元至元十三年歸附十六年置總管府二十三年改為散州領縣一程鄉
南恩州
南恩州 【下】 宋為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路總管府十九年降為散州領縣二陽江 【幵】 陽春 【下】
封州
封州 【下】 宋為封州元至元十三年歸附隸西道十六年立封州路總管府後又降為散州仍屬東道領縣二封川 【下】 開建 【下】
新州
新州 【下】 宋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總管府十九年降為散州領縣一新興 【下】
桂陽州
桂陽州 【下】 至元十九年升桂陽縣為散州割連州陽山縣來屬初隸湖南道宣慰司後隸廣東道領縣一陽山 【下】
連州
連州 【下】 宋為連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直隸行中書省十七年廢安撫司升為連州路總管府隸湖南道宣慰司十九年降為散州隸廣東道領縣一連山 【下】
循州
循州 【下】 宋為循州博羅郡元至元十三年立總管府二十三年降為散州領縣三龍川 【下】 興寧 【下】 長樂 【下 按廣東通志云元貞元年以長樂縣屬惠州路泰定元年還屬謹附識】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八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九 州郡十九
元六
○元六【湖廣等處行中書省 征東等處行中書省】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
征東等處行中書省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十撫司十五軍三屬府三屬州十七屬縣一百五十管番民總管一 【本省陸站一百處水站七十三處】
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
湖南道宣慰司 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司
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司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司
·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
武昌路
岳州路
常德路
澧州路
辰州路
沅州路
興國路
漢陽府
歸州
靖州路
武昌路
武昌路 【上】 宋為荊湖北路元至元十一年權州事張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荊湖等路行中書省并本道安撫司十三年設錄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撫司為鄂州路總管府并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十八年遷潭州行省於鄂州移宣慰司於潭州十九年隨省處例罷宣慰司本咯隸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首來歸附又世祖親征之地改武昌路領縣七江夏 【中倚郭】 咸寧 【下】 嘉魚 【下】 蒲圻 【中】 崇陽 【中】 通城 【中】 武昌 【下宋升壽昌軍以其為江西衝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縣後革府以縣屬本路】
岳州路
岳州路 【上】 宋為岳陽軍元至元十二年歸附十三年立岳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三州一巴陵 【上倚郭】 臨湘 【中】 華容 【中】 平江州 【下】 元貞元年升平江縣為州
常德路
常德路 【上】 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撫司十四年改為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一州二州領縣一武陵 【上】 桃源州 【中】 元貞元年升桃源縣為州 龍陽州 【下】 元貞元年升龍陽縣為州領縣一沅江 【下本屬朗州後來屬】
澧州路
澧州路 【上】 宋為澧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澧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三州二澧陽 【上倚郭】 石門 【上】 安鄉 【下】 慈利州 【中】 元貞年升慈利縣為州柿溪州
辰州路
辰州路 【下】 宋為辰州元改辰州路領縣四沅陵 【中】 辰溪 【下】 廬溪 【下】 敘浦 【下】
沅州路
沅州路 【下】 宋為鎮遠州 【按宋史地理志無以沅州為鎮遠州之文疑宋志或有訛脫謹附識】 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安撫司十四年改沅州路總管府領縣三盧陽 【下】 黔陽 【下】 麻陽 【下】
興國路
興國路 【下】 宋為興國軍元至元十四年升興國路總管府舊隸江西三十年自江西割隸湖廣設錄事司領縣三永興 【下倚郭】 大治 【下】 通山 【下】
漢陽府
漢陽府宋為漢陽軍咸淳十年郡守孟琦以城來歸元至元十四年升漢陽府領縣二漢陽 【至元二十二年升中縣】 漢川 【下】
歸州
歸州 【下】 宋為歸州德祐初歸附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歸州路總管府十六年降為州領縣三秭歸 【下倚郭】 巴東 【下】 興山 【下】
靖州路
靖州路 【下】 宋為靖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明年改靖州路總管府領縣三永平 【下】 會同 【下】 通道 【下】
·湖南道宣慰司 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司
天臨路
衡州路
道州路
永州路
郴州路
全州路
寶慶路
武岡路
桂陽路
茶陵州
耒陽州
常寧州
天臨路
天臨路 【上】 宋為潭州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總管府十八年遷行省於鄂州徒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天歷二年以潛邸所幸改天臨路設錄事司領縣五州七長沙 【上倚郭】 善化 【倚郭】 衡山 【上】 寧鄉 【上】 安化 【下】 醴陵州 【中】 元貞元年升醴陵縣為州瀏陽州 【中】 元貞元年升瀏陽縣為州 攸州 【中】 元貞元年升攸縣為州 湘鄉州 【下】 元貞元年升湘鄉縣為州 湘潭州 【中】 元貞元年升湘潭縣為州 益陽州 【中】 元貞元年升安化縣為益陽州 湘陰州 【下】 元貞元年升湘陰縣為州
衡州路
衡州路 【上】 宋為衡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衡州路總管府十五年置湖南宣慰司以衡州為治所十八年移司於潭衡州隸焉設錄事司領縣三衡陽 【上倚郭】 安仁 【下】 酃
道州路
道州路 【下】 宋為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道州路為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四營道 【中倚郭】 寧遠 【中】 江華 【中】 永明 【中】
永州路
永州路 【下】 宋為永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永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三零陵 【上倚郭】 東安 【上】 祈陽 【中】
郴州路
郴州路 【下】 宋為郴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郴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六郴陽 【中倚郭舊為敦化縣至元十三年改今名】 宜章 【中】 永興 【中】 興寧 【下】 桂陽 【下】 桂東 【下】
全州路
全州路 【下】 宋為全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全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二清湘 【上倚郭】 灌陽 【下】
寶慶路
寶慶路 【下】 宋為寶慶府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寶慶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二邵陽 【上倚郭】 新化 【中】
武岡路
武岡路 【下】 宋為武岡軍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升武岡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三武岡 【上倚郭】 新寧 【下】 綏寧 【下】
桂陽路
桂陽路 【下】 宋為桂陽軍元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十四年升桂陽路總管府設錄事司領縣三平陽 【上】 臨武 【中】 藍山 【下】
茶陵州
茶陵州 【下】 宋為茶陵軍復為縣元至元十九年升為州
耒陽州
耒陽州 【下】 至元十九年升耒陽縣為州
常寧州
常寧州 【下】 至元十九年升常寧縣為州
·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司
靜江路
南寧路
梧州路
潯州路
柳州路
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
平樂府
鬱林州
容州
象州
賓州
橫州
融州
藤州
賀州
貴州
思明路
太平路
田州路軍民總管府
來安路軍民總管府
鎮安路
靜江路
靜江路 【上】 宋為靜江軍元至元十三年立廣西道宣撫司十四年改宣慰司十五年為靜江路總管府元貞元年併左右兩江宣慰司都元帥府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司都元帥府仍分司邕州設錄事司領縣十臨桂 【上倚郭】 興安 【下】 靈川 【下】 理定 【下】 義寧 【下】 修仁 【下】 荔浦 【下】 陽朔 【下】 永福 【下】 古 【下】
南寧路
南寧路 【下】 宋為邕州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六年改為邕州路總管府兼左右兩江溪洞鎮撫泰定九年改為南寧路設錄事司領縣二宣化 【下】 武緣 【下】
梧州路
梧州路 【下】 宋為梧州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梧州路總管府領縣一蒼梧 【下】
潯州路
潯州路 【下】 宋為潯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潯州路總管府領縣二桂平 【下】 平南 【下】
柳州路
柳州路 【下】 宋為柳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柳州路總管府領縣三柳城 【下倚郭】 馬平 【下】 洛容 【下】
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
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宋為慶遠府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慶遠路總管府大德元年立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領縣五宜山 【下】 忻城 【下】 天河 【下】 思恩 【下】 河池 【下】
平樂府
平樂府宋為昭州元改為平樂府領縣四平樂 【下倚郭】 恭城 【下】 立山 【下】 龍平 【下】
鬱林州
鬱林州 【下】 宋為鬱林州元至元十四年仍行州事領縣三南流 【下】 興業 【下】 博白 【下】
容州
容州 【下】 宋為容州寧遠軍元至元十三年改安撫司十六年改容州路總管府領縣三普寧 【下】 北流 【下】 陸川 【下】
象州
象州 【下】 宋為象州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五年改象州路總管府領縣三陽壽 【下】 來賓 【下】 武仙 【下】
賓州
賓州 【下】 宋為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下路總管府領縣三嶺方 【下倚郭】 上林 【下】 遷江 【下】
橫州
橫州 【下】 宋為橫州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撫司十六年改總管府領縣二寧浦 【下倚郭】 永淳 【下】
融州
融州 【下】 宋為融州清遠軍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融州路總管府二十二年改散州領縣二融水 【下】 懷遠 【下】
藤州
藤州 【下】 宋為藤州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領縣二鐔津 【下】 岑溪 【下】
賀州
賀州 【下】 宋為賀州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領縣四臨賀 【下倚郭】 富川 【下】 桂嶺 【下】 懷集 【下宋屬廣州至元十五年以隸本州】
貴州
貴州 【下】 宋為貴州元至元十四年領鬱林縣大德九年省縣止行州事
思明路
思明路
太平路
太平路
田州路軍民總管府
田州路軍民總管府
來安路軍民總管府
來安路軍民總管府
鎮安路
鎮安路 【以上並闕 案以上五路元志註並闕今考明史地理志思明府註云元為思明路上思州忠州上下石西州西平州祿州思明州江州思陵州憑祥州注並云元屬思明路太平府註云元為太平路永康州太平州思城州全茗州鎮遠州龍英州結安州結倫州都結州茗盈州左州養利州注並云元屬太平路田州注云元為田州路歸德州思恩軍民府泗城州果化州向武州都康州注並云元屬田州路鎮安府注云元為鎮安路上暎州注云元屬鎮安路又田州注云西有廢來安路謹附識】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司 【至元三十年立】
雷州路
化州路
高州路
欽州路
廉州路
乾寧軍民安撫司
南寧軍
萬安軍
吉陽軍
附西南諸番
雷州路
雷州路 【下】 宋為雷州元至元十五年歸附置安撫司十七年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改安撫司為總管府隸宣慰司領縣三海康 【中】 徐聞 【下】 遂溪 【下】
化州路
化州路 【下】 宋為化州至元十五年立安撫司十七年改總管府領縣三石龍 【下】 吳川 【下】 石城 【下】
高州路
高州路 【下】 宋為高州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撫司十七年改總管府領縣三電白 【下】 茂名 【下】 信宣 【下】
欽州路
欽州路 【下】 宋為欽州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撫司十七年改總管府領縣二安遠 【下】 靈山 【下】
廉州路
廉州路 【下】 宋為廉州元至元十七年設總管府領縣二合浦 【下倚郭】 石康 【下】
乾寧軍民安撫司
乾寧軍民安撫司宋為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元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天曆二年以潛邸所幸改乾寧軍民安撫司領縣七瓊山 【下倚郭】 澄邁 【下】 臨高 【下】 文昌 【下】 樂會 【下】 會同 【下 按明史地理志云元至元二十九年置謹附識】 定安 【下按明史地理志元至元二十九年置天曆二年升為南建州謹附識】
南寧軍
南寧軍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領縣三宜倫 【下】 昌化 【下】 感恩 【下】
萬安軍
萬安軍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領縣二萬安 【下倚郭】 陵水 【下】
吉陽軍
吉陽軍至元數附後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領縣一寧遠 【下】
附西南諸番
八番順元蠻夷官
管番民總管
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
思州軍民安撫司
沿邊溪洞宣慰使司
播州軍民安撫司
新添葛蠻安撫司
八番順元蠻夷官
八番順元蠻夷官 【羅番遏蠻軍安撫司 程番武勝軍安撫司 金石番太平軍安撫司臥龍番南寧州安撫司 小龍番靜蠻軍安撫司 大龍番應天府安撫司 木瓜犵狫蠻夷軍民長官 韋番蠻夷長官 洪番永盛軍安撫司 方番河中府安撫司 盧番靜海軍安撫司 盧番蠻夷軍民長官 定遠府領桑章龍必化小羅四州 下思同州領朝宗上橋新安麻峽甕蓬小羅章龍烏山華山都雲博羅十一縣】
管番民總管
管番民總管自小程東以下各設蠻夷軍民長官 【小程番中嶆百納等處 底窩紫江等處 甕眼納八等處 獨塔等處 客當刻地等處 天臺等處 梯下 黨丌等處 勇都朱砂古■〈土瓦〉等處 大小化等處 洛甲洛屯等處 低當低界等處 獨石寨 百眼佐等處 羅來州 那歷州 重州 阿孟州 上龍州 峽江州 羅頼州 桑州 白州 北島州 羅那州龍里等寨 六寨等處 帖犵狫等處 本當三寨等處 山齊等處 羨塘帶夾等處 都雲桑林獨立等處 六洞柔遠等處 竹古弄等處 中都雲棺水等處 金竹府 都雲軍民府 萬平等處 南寧 丹竹等處 陳蒙 李稍李殿等處 陽安等處 八千蠻 恭焦溪等處 都鎮 平溪等處 平月 李崖等處 陽並等處 盧山等處 乖西軍民府】
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
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 【雍真乖西葛蠻等處 葛蠻雍真等處 曾竹等處 龍平寨 骨龍等處 底寨等處 茶山百納等處 納垻紫江等處 磨坡雷波等處 漕泥等處 青山遠地等處 木窩普沖普得等處 武當等處 養龍坑宿徵等處 腡龍龍里清江水樓雍眼等處 高橋青塘鴨水等處 落邦札佐等處 平遲安德等處 六廣等處 貴州等處 施溪樣頭 朵泥等處 水東 市北洞】
思州軍民安撫司
思州軍民安撫司 【鎮遠府 楠木洞 古州八萬洞偏橋中寨 野雞平 德勝寨偏橋四甲等處 思印江等處 石千等處 曉愛瀘洞赤溪等處 昇帶洞大小田等處 黃道溪 省溪壩塲等處 金容金遠等處 臺蓬若洞住溪等處 洪安等處 葛章葛商等處 平頭著可通達等處 溶江芝子平等處 亮寨 沿河 龍泉平 祐溪 水特姜 楊溪公俄等處 麻勇洞 恩勒洞 大萬山蘇葛辦等處 五寨銅人等處 銅人大小江等處 德明洞 鳥羅龍千等處 西山大洞等處 禿羅 蒲口 高丹 福州 永州 迺州 鑾州 程州 三旺州 地州 忠州 天州 文州 合鳳州 芝山州 安習州 茆羅等團 荔枝 安化上中下蠻 曹滴等洞 洛卜寨 麥著土村 衙迪洞 會溪施容等處 感化州等處 契鋤洞 臘憼洞 勞岩洞 驢遲洞 來化州 容團等處 中古州 樂墩洞 上里坪 洪州泊 李等洞 張家洞】
沿邊溪洞宣慰使司
沿邊溪洞宣慰使司
播州軍民安撫司
播州軍民安撫司 【黃平府 平溪上塘羅駱家等處 水車等處 石粉羅家永安等處六洞柔遠等處 錫樂平等處 白泥等處 南平幕江等處 珍州思寧等處 水煙等處 溱洞涪洞等處 洞天觀等處 喝浪洞等處 寨垻埡黎焦溪等處 小姑單張 倒柞等處 烏江等處 舊州草堂等處 恭溪杳洞 水囤等處 平伐月石等處 下垻 寨草 橫坡 平地寨 寨勞 寨勇 上塘寨坦 ■〈口岑〉奔 平莫 林種密秀 沿河祐溪等處】
新添葛蠻安撫司
新添葛蠻安撫司 【南渭州 落葛谷鵝羅椿等處 昔不梁駱杯密約等處 乾溪吳地等處 噥聳古平等處 甕城都桑等處 都鎮馬乃等處 平普樂重墺等處 落同當等處 平族等處獨祿 三陂地蓬等處 小葛龍洛邦到駱豆虎等處 羅月和 麥傲 大小田陂帶等處 都雲洞 洪安畫劑等處 谷霞寨 刺客寨 吾狂寨 割利寨 必郎寨 谷底寨 都谷郎寨 犵狫寨 平伐等處 安刺速 思樓寨 落暮寨 梅求望懷寨 甘長 桑州郎寨 永縣寨 平里縣寨 鎖州寨 思母 雙隆 各丹 歸仁 雍郎客都等處 木當 栖求等處 仲家蠻 雍門犵狫等處 樂賴蒙囊吉利等處 婁木等處 華山谷津等處 青塘望懷甘長不列獨孃等處 光州 者者寨 安化思雲等洞 北遐洞 茅難思鳳北郡都變等處 必際縣 上黎平 潘樂盈等處 誠州富盈等處 赤畬洞 羅章特團等處 福水州 允州等處 欽村 硬頭三寨等處 顏村 水歷吾洞等處 順東 六龍圖推寨 橘叩寨 黃頂寨 金竹寨等處 格慢等寨 客蘆寨 地省等寨 平魏 白崖 雍門客當樂賴蒙囊大化木瓜等處 嘉州 分州 平硃 洛河洛腦等處 甯溪 甕徐 麥穰 孤頂得同等處甕包 三陂 控州 南平 獨山州 木洞 瓢洞 窖洞 大青山骨記等處 百佐等處 九十九寨蠻 當橋山齊硃谷列等處 虎列谷當等處 真滁杜珂等處 楊坪楊安等處 棣甫都城等處 楊友閬 百也客等處 阿落傅等處 蒙楚 公洞龍木 三寨貓犵刺等處 黑土石 洛賓洛咸 益輪沿邊蠻 割和寨 王都谷浪寨 王大寨 只蛙寨 黃平下寨 林拱章秀拱江等處 密秀丹章 林種拱幫 西羅剖盆 杉木筲 各郎西 恭溪望成崖嶺等處 孤把 焦溪篤住等處 草堂等處 上桑直 下桑直 米坪 令其平尾等處 保靖州 特團等處】
△征東等處行中書省
征東等處行中書省領府二司一勸課使五 【大德三年立征東行省未幾罷至治元年復立】
瀋陽等路高麗軍民總管府
征東招討司
各道勸課使
耽羅軍民總管府
·瀋陽等路高麗軍民總管府
瀋陽等路高麗軍民總管府
·征東招討司
征東招討司
·各道勸課使
各道勸課使 【慶尚州道 東界交州道 全羅州道 忠清州道 西海道】
·耽羅軍民總管府
耽羅軍民總管府 【大德五年立】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九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 州郡二十
明一
○明一【京師 南京】
明太祖奮起淮右首定金陵西克湖湘東兼吳會然後遣將北伐并山東收河南進取幽燕分軍四出芟除秦晉訖於嶺表最後削平巴蜀收復滇南禹跡所奄盡入版圖洪武初建都江表革元中書省以京畿應天諸府直隸京師後乃盡革行中書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領天下府州縣及羈縻諸司又置十五都指揮使司以領衛所番漢諸軍其邊境海疆則增置行都指揮使司而於京師建五軍都督府俾外都指揮使司各以其方附焉成祖定都北京乃以北平為直隸又增設貴州交阯二布政使司仁宣之際南交屢叛旋復棄之外徼終明之世為直隸者二曰京師曰南京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東曰山西曰河南曰陝西曰四川曰湖廣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廣東曰廣西曰雲南曰貴州其分統之府百有四十州百九十有三縣千一百三十有八羈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有七縣六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扺雲朔東西萬餘里南北萬里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贄而非命吏置籍候尉羈屬者不在此數
京師
南京
△京師
京師元直隸中書省明太祖洪武元年四月分屬河南山東兩行中書省二年三月置北平等處行中書省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成祖永樂元年正月建北京於順天府稱為行在十九年遷都北京罷布政使司為直隸英宗正統六年八月罷稱行在定為京師統府八直隸州二屬州十七縣一百一十六
順天府
保定府
河閒府
真定府
順德府
廣平府
大名府
永平府
延慶州
保安州
萬全都指揮使司
北平行都指揮使司
·順天府
順天府元大都路直隸中書省明洪武元年八月改為北平府十月屬山東行省二年三月改屬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樂元年正月升為北京改府為順天府領州五縣二十二大興 【倚】 宛平 【倚】 良鄉 固安 【元固安州明洪武元年十二月降為縣】 永清 東安 【元東安州明洪武元年十二月降為縣】 香河 【元屬漷州明洪武十年二月省入州十三年二月復置改屬府】 通州 【洪武初以州治潞縣省入】 領縣四三河 武清 【元屬漷州明洪武十二年來屬】 漷 【元漷州明洪武十四年二月降為縣來屬】 寶坁 【元直隸大都路明洪武十年二月來屬】 霸州 【洪武初以州治益津縣省入】 領縣三文安 大成 保定 【洪武七年九月省入霸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涿州 【洪武初以州治范陽縣省入】 領縣一房山 昌平州 【元昌平縣直隸大都路明武宗正德元年七月升為州旋罷八年復升為州】 領縣三順義 【元順州明洪武元年十二月改為順義縣屬府正德元年七月來屬】 懷柔 【洪武元年十二月分密雲日平二縣地置屬府正德元年七月來屬】 密雲 【元檀州後置縣為州治明洪武元年十一年月省縣入州十二月復置縣省州入焉屬府正德元年七月來屬】 薊州 【洪武初以州治漁陽縣省入】 領縣四玉田 豐潤 遵化 平谷 【洪武十年二月省入三河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保定府
保定府元保定路直隸中書省明洪武元年九月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二年三月來屬領州三縣十七清苑 【倚】 滿城 【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慶都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安肅 【元安肅州明洪武二年七月降為縣西有遂州元屬保定路明洪武初降為縣八年二月省】 定興 【元屬易州明洪武六年五月改屬府】 新城 【元屬雄州明洪武初屬北平府六年五月改屬】 雄 【元雄州明洪武二年七月省州治歸信縣入焉七年四月降為縣】 容城 【元屬雄州明洪武七年四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來屬】 唐 慶都 博野 【元直隸保定路明洪武元年改屬祁州六年五月還屬】 蠡 【元蠡州屬真定路明洪武二年七月來屬八年正月降為縣】 完 【元完州明洪武二年七月降為縣】 祁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蒲陰縣省入】 領縣二深澤 束鹿 安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葛城縣省入七年降為縣十三年十一月復升為州】 領縣二高陽 【元屬安州明洪武六年五月改屬府尋屬蠡州八年正月省入蠡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還屬】 新安 【元直隸保定路明洪武七年七月省入安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來屬】 易州 【洪武初以州治易縣省入】 領縣一淶水
·河閒府
河閒府元河閒路直隸中書省明洪武元年十月為府屬河南分省二年三月來屬領州二縣十六河閒 【倚】 獻 【元獻州明洪武初省州治樂壽縣入焉八年四月降為縣】 阜城 【元屬景州明洪武七年改屬府】 肅寧 任邱 【元屬莫州明洪武七年改屬府北有莫州元治莫亭縣屬河閒路洪武七年七月州縣俱省】 交河 【元屬獻州明洪武八年四月改屬府十年五月省入獻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青 【元清州明洪武初以州治會川縣省入八年四月降為縣尋改清為青】 興濟 【元屬清州明洪武初省十三年復置屬府】 靜海 【元曰靖海屬清州明洪武初更名八年四月改屬北平府十年五月來屬】 寧津 景州 【洪武初以州治蓚縣省入】 領縣三吳橋 東光 【洪武七年七月省入阜城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故城 滄州 【洪武初以刑治清池縣省入】 領縣三南皮 鹽山 慶雲 【洪武六年六月析山東樂安州北地置來屬】
·真定府
真定府元真定路直隸中書省明洪武元年十月為府屬河南分省二年正月屬山東三月來屬領州五縣二十七真定 【倚】 井陘 【元屬廣平路威州明洪武二年來屬】 獲鹿 元氏 靈壽 藳城 欒城 無極 【元屬中山府明洪武初廢四年七月復置屬定州七年四月改屬府】 平山 阜平 行唐 【元屬保定路明洪武二年屬定州正統十三年十月直隸真定府】 定州 【元中山府明洪武二年正月改曰定州三年以州治安喜縣省入】 領縣二新樂 曲陽 【元屬保定路明洪武二年來屬】 冀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信都縣省入】 領縣四南宮 新河 棗強 武邑 晉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鼓城縣省入】 領縣三安平 饒陽 武強 趙州 【洪武元年以州治平棘縣省入】 領縣六柏鄉 隆平 【洪武六年九月省入柏鄉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高邑臨城 贊皇 寧晉 深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靜安縣省入】 領縣一衡水
·順德府
順德府元順德路直隸中書省明洪武元年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二年三月來屬領縣九邢臺 【倚】 沙河 南和 任 內邱 唐山 平鄉 鉅鹿 廣宗 【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平鄉鉅鹿二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廣平府
廣平府元廣平路直隸中書省明洪武元年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二年三月來屬領縣九永年 【倚】 曲周 肥鄉 雞澤 廣平 成安 【元屬磁州明洪武初廢四年六月復置來屬】 威 【元威州順帝至正時省州治洺水縣入州明洪武二年四月降為縣】 鄞鄲 【元屬磁州明洪武元年來屬】 清河 【元屬大名路明洪武六年九來屬】
·大名府
大名府元大名路直隸中書省明淇武元年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二年三月來屬領州一縣十元城 【倚】 大名 【元與元城縣同為大名府明淇武十年五月省入魏縣十五年二月復置】 魏 南樂 清豐 【元屬開州明洪武七年三月改屬府】 內黃 【元屬滑州明洪武七年三月改屬府】 濬 【元濬州明洪武二年四月降為縣】 滑 【元滑州明洪武二年四月省州治曰馬縣入焉七年三月降為縣】 開州 【淇武二年四月以州治濮陽縣省入】 領縣二長垣 東明 【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及長垣縣孝宗弘治三年九月復置屬府神宗萬曆時仍屬州】
·永平府
永平府元永平路直隸中書省明淇武二年改為平灤府四年三月為永平府領州一縣五盧龍 【倚】 遷安 撫寧 昌黎 灤州 【淇武二年九月以州治義豐縣省入】 領縣一樂亭
·延慶州
延慶州元龍慶州屬大都路明淇武初屬永平府三年三月屬北平府尋廢永樂十二年三月置隆慶州屬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隸京師穆宗隆慶元年改曰延慶州領縣一永寧 【本永寧衛淇武十二年九月置永樂十二年三月置縣於衛城】
·保安州
保安州元屬上都路順寧府明淇武初廢永樂二年閏九月置保安衛十三年正月復置州於衛城屬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隸京師
·萬全都指揮使司
萬全都指揮使司元順寧府屬上都路明淇武四年三月府廢宣宗宣德五年六月置司於此領縣十五 【藯州延慶左永寧保安等衛俱設於本州縣】 守禦千戶所三 【廣昌美峪二所亦設於本處】 堡五宣府左衛 【元宣德縣為順寧府治明淇武四年縣廢二十六年二月置衛屬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為宣府護衛屬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罷宣府護衛復置徒治保定永樂元年二月直隸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還故治改】 宣府右衛 【淇武二十六年二月置與左衛同城屬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為宣府護衛屬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罷宣府護衛復置徒治定州永樂元年二月直隸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還故治改屬】 宣府前衛 【洪武二十六年置治宣府城屬山西行都司永樂元年二月直隸後軍都濬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屬】 萬全左衛 【元宣平縣屬順寧府明洪武四年縣廢二十六年二月置衛屬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徒治山西蔚州永樂元年二月徒通州直隸後軍都督府尋還故治宣德五年改屬】 萬全右衛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與左衛同城屬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徒治山西蔚州永樂元年二月徒治通州直隸後軍都督府二年徒治德勝堡宣德五年改屬】 懷安衛 【元懷安縣屬興和路明洪武三年屬興和府旋改屬山西大同庥尋廢二十六年二月置衛屬山西行都司永樂元年二月直隸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屬】 保安右衛 【永樂十五年置於順聖川直隸後軍都督府十七年移治西沙城二十年徒懷安城宣德五年六月改屬】 懷來衛 【元懷來縣屬龍慶州明洪武二年屬永平府三年三月屬北平府尋廢三十年正月置懷來守禦千戶所永樂十五年改為懷來左衛明年曰懷來衛真隸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屬】 延慶右衛 【本隆慶右衛永樂二年置於居庸關北口直隸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來屬徒治懷來城隆慶元年更名】 開平衛 【本獨石堡宣德五年築六月自開平故城移衛置於此】 龍門衛 【宣德六年七月置於故龍門縣】 興和守禦千戶所 【永樂二十年自興和舊城徒宣府城內宣德五年六月改屬】 龍門守禦千戶所 【宣德六年七月置於李家莊】 長安嶺堡 【永樂九年置弘治二年置守禦千戶所於此】 鵰鶚堡 赤城堡 【並宣德五年六月置又有鎮寧堡弘治十一年置】 雲州堡 【元雲州屬上都路明洪武三年七月屬北平府五年七月廢宣德五年六月置堡景帝景泰五年置新軍千戶所於此又有鎮安堡憲宗成化八年置】 馬營堡 【宣德七年置】
·北平行都指揮使司
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本大寧都揮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 【治大寧衛】 二十一年七月更名領衛二十二永樂元年三月復故名僑治保定府而其地遂虛景帝景泰四年泰寧等三衛乞居大寧廢城不許英宗天順後遂入於三衛大寧衛 【元大寧路治大定縣屬遼陽行省明洪武十三年為府屬北平布政司尋廢二十年八月置衛九年分置左右中三衛尋又置前後二衛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後三衛為營州左右中三護衛永樂元年二月省又徒中前二衛於京師直隸後軍都督府東北有惠和縣又有武平縣東有和眾縣元俱屬大寧路明洪武中皆廢】 新城衛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樂元年廢】 富峪衛 【本富峪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為衛永樂元年二月徒京師直隸後軍都督府】 會州衛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樂元年廢】 木榆衛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樂元年廢】 全寧衛 【元全寧路直隸中書自明洪武中廢二十二年四月置衛永樂元年廢】 營州左屯衛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樂元年三月徒治順義縣屬大寧都司】 營州右屯衛 【元建州屬大寧路明洪武中州廢二十六年二月置衛永樂元年三月徒治薊州屬大寧都司】 營州中屯衛 【元龍山縣屬大寧路明洪武中縣廢二十六年二月置衛永樂元年三月徒治平谷縣西屬大寧都司】 營州前屯衛 【元興州屬上都路明洪武三年七月屬北平府五年七月廢二十六年置衛永樂元年徒治香河縣屬大寧都司西南有興安縣元屬興州順帝至元五年四月廢】 營州後屯衛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樂元年三月徒治三河縣屬大寧都司】 興州左屯衛 【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徒治玉田縣直隸後軍都督府】 興州右屯衛 【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徒治遷安縣直隸後軍都督府】 興州中屯衛 【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徒治良鄉縣直隸後軍都督府】 興州前屯衛 【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徒治豐潤縣直隸後軍都督府】 興州後屯衛 【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徒治三河縣直隸後軍都督府】 開平衛 【元上都路直隸中書省明洪武二年為府屬北平行省尋廢府置衛永樂元年二月徒衛治京師直隸後軍都督府四年二月還舊治宣德五年遷治獨石堡改屬萬全都司後廢西北有寧昌路東北有應昌路北有泰寧路又有德寧路元俱直隸中書省西有桓州元屬上都路明洪武中皆廢】 開平左屯衛 【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七合營永樂元年廢】 開平右屯衛 【洪武二十九年置於軍臺永樂元年廢】 開平中屯衛 【洪武二十九年置於沙峪永樂元年二月徒治真定府直隸後軍都督府尋徒治灤州西石城廢縣】 開平前屯衛 【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偏嶺永樂元年廢】 開平後屯衛 【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石塔永樂元年廢】 興和守禦千戶所 【元隆興路直隸中書省後改名興和路明共武三年為府屬北平布政司四年府廢三十年正月置所永樂元年二月直隸後軍都督府二十年為呵嚕台所攻徒治宣府衛城而所地遂虛西有集寧路元直隸中書省西北有寶昌州元屬興和路又有高原縣元為興和路治明洪武中俱廢】 寬河守禦千戶所 【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永樂元年二月徒治遵化縣仍屬大寧都司又僑置寬河衛於京師直隸後軍都督府】 宜興守禦千戶所 【元宜興縣屬興州尋升為宜興州明洪武二年兼置衛屬永平府三年三月屬北平府六月改衛為守禦千戶所五年七月州廢存所永樂元年所廢】
△南京
南京元以江北地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江南地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明太祖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書省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罷行中書省以應天等府直隸中書省衛所直隸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為京師十三年正月罷中書省以所領直隸六部尋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以所領直隸中軍都督府永樂元年正月仍稱南京統府十四直隸州四屬州十七縣九十有七
應天府
鳳陽府
淮安府
揚州府
蘇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鎮江府
廬州府
安慶府
太平府
池州府
寧國府
徽州府
徐州
滁州
和州
廣德州
·應天府
應天府元集慶路屬江浙行省明太祖丙申年三月曰應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師永樂元年仍曰南京領縣八上下 【倚】 江寧 【倚】 句容 溧陽 【元溧陽州明洪武二年降為縣】 溧水 【元溧水州明洪武二年降為縣】 高淳 【弘治四年以溧水縣高淳鎮置】 江浦 【本六合縣浦子口巡檢司洪武武九年六月改為縣析和滁二州及江寧縣地益之】 六合 【元屬真州明洪武二年直隸揚州府二十二年二月來屬】
·鳳陽府
鳳陽府元濠州屬安豊路明太祖吳元年升為臨濠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置留守司於此六年九月曰中立府七年八月曰鳳陽府領州五縣十三鳳陽 【倚洪武七年八月析臨淮縣地置為府治十一年又割虹縣地益之】 臨淮 【元曰鍾離為濠州治明洪武二年九月改曰中立三年十一月改曰臨淮七年為府屬】 懷遠 定遠 五河 【元屬泗州明洪武四年二月來屬】 虹 【元屬泗州明洪武七年七月來屬】 壽州 【元安豐路屬河南江北行省明太祖丙申年曰壽春府吳元年曰壽州屬臨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隸中書省四年二月還屬後以州治壽春縣省入北有下蔡縣南有安豐縣俱洪武中省】 領縣二霍邱 蒙城 泗州 【元屬淮安路明太祖元年慶臨濠府洪武三年九月直隸中書省四年二月還屬府後以州治臨淮縣省入】 領縣二盱眙 天長 宿州 【元屬歸德府明洪武四年二月來屬】 領縣一靈璧 潁州 【元屬汝寧府明洪武四年二月來屬】 領縣二潁上 太和 毫州 【元屬歸德府明洪武初以州治譙縣省入尋降為縣屬歸德州六年屬潁州弘治九年十月復升為州東南有城父縣洪武中廢】
·淮安府
淮安府元淮安路屬淮東道宣慰司明太祖丙午年四月為府領州二縣九山陽 【倚】 清河 鹽城 安東 【元安東州明洪武二年正月降為縣】 桃源 【元曰桃園明洪武初更名】 沐陽 【元屬海寧州明洪武初改屬】 海州 【元曰海寧州明洪武初復曰海州以州治朐山縣省入】 領縣一贛榆 邳州
【元屬歸德府明洪武初以州下邳縣省入四年二月改屬中都十五年來屬】 領縣二宿遷睢寧
·揚州府
揚州府元揚州路屬淮東道宣慰司明太祖丁酉年十月曰淮海府辛丑年十二月曰維揚府丙午年正月曰揚州府領州三縣七江都 【倚元末廢明太祖辛丑年復置】 儀真 【元真州治揚子縣明洪二年州廢改縣曰儀真】 泰興 高郵州 【元高郵府屬淮東道宣慰司明洪武元年閏七月降為州以州高邸縣省入】 領縣二寶應 興化 泰州 【洪武初以州治海陵縣省入】 領縣一如皋 通州 【洪武初以州治靜海縣自入】 領縣一海門
·蘇州府
蘇州府元平江路屬浙江行省明太祖吳元年九月曰蘇州府領州一縣七吳 【倚】 長洲 【倚】 吳江 【元吳江州明洪武二年降為縣】 崑山 【元崑山州明洪武二年降為縣】 常熟 【元常熟州明洪武二年降為縣泰昌改元避諱曰嘗熟】 嘉定 【元嘉定州明洪武二年降為縣】 太倉州 【本太倉衛明太祖吳元年四月置弘治十年正月置州於衛城析崑山常熟嘉定三縣地益之】 領縣一崇明 【元崇明州屬揚州路明洪武二年降為縣八年改屬蘇州府弘治十年正月來屬】
·松江府
松江府元直隸江浙行省明太祖吳元年正月因之領縣三華亭 【倚】 上海 青浦 【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四月以今縣東北之新涇巡檢司置析華亭上海二縣地益之三十二年廢為青龍鎮仍置新涇巡檢司萬曆元年復於唐行鎮置縣】
·常州府
常州府元常州路屬江浙行省明太祖丁酉年三月曰長春府旋改曰常州府泰昌改元避諱曰嘗州府領縣五武進 【倚東為晉陵縣元時同治郭內明太祖丁酉年三月改武進縣曰永定晉陵縣曰京臨尋以京臨省入泳定壬寅年八月仍改永定曰武進】 無錫 【元無錫州明洪武二年四月降為縣】 宜與 【元宜興州明太祖戊戌年十月曰建寧州尋復曰宜興州洪武三年降為縣】 江陰 【元江陰州直隸江浙行省明太祖甲辰年曰連洋州尋復曰江陰州吳元年四月降為縣來屬】 靖江 【成化八年九月以江陰縣馬馱沙置】
·鎮江府
鎮江府元鎮江路屬江浙行省明太祖丙申年三月曰江淮府十二年曰鎮江府領縣三丹徒 【倚】 丹陽 金壇
·廬州府
廬州府元廬州路屬河南江北行省明太祖甲辰年七月為府置江淮中書行省於此尋罷領州二縣六合爬 【倚東北有梁縣明洪武初省】 舒城 廬江 【元屬無為州明洪武初改屬府】 無為州 【明洪武中以州治無為縣省入】 領縣一巢 六安州 【明洪武四年二月屬中都臨濠府以州治六安縣省入十年改屬】 領縣二英山 霍山 【本六安州故埠鎮巡檢司明弘治二年改為縣】
·安慶府
安慶府元安慶路屬河南江北行省明太祖辛丑年八月曰寧江府壬寅年四月曰安慶府領縣六懷寧 【倚】 桐城 潛山 【元末廢明洪武初復置】 太湖 宿松 望江
·太平府
太平府元太平路屬江浙行省江東道明太祖乙未年六月為府領縣三當塗 【倚】 蕪湖 繁昌
·池州府
池州府元池州路屬江浙行省江東道明太祖辛丑年八月曰九華府尋曰池州府領縣六貴池 【倚】 青陽 銅陵 石埭 建德 東流
·寧國府
寧國府元寧國路屬江浙行省明太祖丁酉年四月曰寧國府立丑年四月曰宣城府丙午年正月曰宣州府吳元年四月仍曰寧國府領縣六宣城 【倚】 南陵 涇寧國 旌德 太平
·徽州府
徽州府元徽州路屬江浙行省明太祖丁酉年七月曰興安府吳元年曰徽州府領縣六歙 【倚】 休寧 婺源 【元婺源州明洪武二年正月降為縣】 祁門 黟 績溪
·徐州
徐州元屬歸德府明洪武四年二月屬中都路臨濠府十四年十一月直隸京師領縣四蕭 沛 【元屬濟寧路明太吳元年來屬】 豐 【元屬濟寧路明太祖吳元年來屬】 碭山 【元屬濟寧路明太祖吳元年來屬】
·滁州
滁州元屬揚州路明洪武初以州治清流縣省入七年屬鳳陽府二十二年二月直隸京師領縣二全椒 【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來安 【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和州
和州元治歷陽縣屬廬州路明洪武初省州入縣二年九月復改縣為州仍屬廬州府七年屬鳳陽府尋直隸京師 【東北烏江縣洪武初省】 領縣一含山 【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廣德州
廣德州元廣德路屬江浙行省明太祖丙申年六月曰廣興府洪武四年九月曰廣德州十三年四月以州治廣德縣省入直隸京師領縣一建平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